農村土地整理是實現農村土地資源重新規劃利用的重要方式。以協同區域產業發展、鏈接關聯方利益、保障老百姓權益,實現多方參與、利益共享、責任共擔的整理理念及思路。采用政府領導,村集體為主體,村民參與的頂層架構,在滿足土地利用規劃的前提下,采取行政、經濟、法律和工程技術手段,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綜合整治、調整改造,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,改善生產、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過程。
在實施過程中保障村民資格權、收益權、補償權等民事權益,在發展中為農村盡可能地留存土地,實現農村資源可持續發展。
一、主要內容包括:
• 村莊改造
• 鄉村工礦企業破壞土地的整理
• 廢棄農業建設用地
• 集體建設用地騰退
二、其主要類型及分類如下:
農村土地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:
1、以實現“三個集中”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整理。即通過遷村并點,使農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鎮集中;通過搬遷改造,使鄉鎮企業逐步向工業園區集中;通過歸并零散地塊,使農田逐步向規模經營集中。
2、結合基本農田建設,對田、水、路、林、村等綜合整治的土地整理。
3、以對小流域統一規劃,綜合整治,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,改善生態環境為主要內容的山區土地整理。
4、 結合農民住宅建設,遷村并點、退宅還耕,通過實施村鎮規劃增加耕地面積的村莊土地整理。
5、農村產業發展對于建設用地需求,進行的土地整理。
6、基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上市而進行的土地整理。
三、土地整理的流程:
1、基礎調查和資料收集
對整理區域內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計劃、規劃土地利用目標、土地利用現狀、中低產田的制約因素、生態環境特征,以及土地產權狀況、民眾參與意愿等進行調查,并收集相關資料。
2、系統分析
對收集的各類信息進行匯總分類,去偽存真,去粗取精,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,提出土地整理任務,進行資金需求量預測,設計技術途徑等。
3、編制土地整理規劃方案
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系統分析結果,確定土地整理應實現的目標,安排土地整理內容,擬訂整理技術方案、產權調整和權益分配方案,提出方案實施措施。
4、編制土地整理騰退方案
結合民眾意愿度和經濟測算分析結果,擬定騰退模式、騰退補償安居方式。
5、論證方案
廣泛征求有關部門的領導、專家和群眾的意見,對編制方案的依據、目標、任務進行評價,對整理內容、整理途徑、產權調整和權益分配方式、騰退模式、騰退安居補償方式進行研究,對方案實施的經濟效益、生態效益、社會效益進行論證,以保證規劃方案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。
6、籌集整理資金
根據土地整理資金需求量預測,通過多種途徑籌集所需資金。
7、實施土地整理騰退方案
通過對村民的調研摸底,民意收集,在政府及村社協同下強化騰退宣傳動員,實施騰退工作。
8、實施土地整理規劃方案
實施整理規劃方案是指縣、鄉(鎮)人民政府根據論證通過的土地整理規劃方案,對整理區域進行綜合整治。
相關案例